百年云墨入列省级非遗保护

  李玉霖精心调制“云墨”。

  

  本报讯 记者余结红摄影报道 近日,云南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着150年历史的昆明“天宝斋”制墨技艺名列其中,云南唯一传统制墨技艺将得以更好的传承保护。

  “天宝斋”制墨技艺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传统技艺项,原因在于它在云墨史上具有唯一性和重要性。“天宝斋”第五代传承人李玉霖介绍,1864年,李氏祖先李兜阳在位于江西临川的李渡镇开创江西“李记·天宝斋”,后由其长子李贵生继承制墨。1945年,后人李海顺在昆明武成路127号创办“李记·天宝斋”,开创云南制墨先河。1994年,李海顺之子李宏民在海埂路红庙寺310号挂牌“昆明市天宝斋墨厂”。2011年,李宏民之子李玉霖将制墨厂搬迁至团结街道办事处。至此,历经五代人的艰辛传承,“天宝斋”等传统名墨得以复兴。

  过去,云南手工制墨的不少,但保留至今的只有昆明“天宝斋”。过去制墨都以家庭手工作坊式进行,不同流派有自己特有的绝技且秘不外传,每个流派针对不同的品种采用不同的原料和生产工艺。李玉霖说,“天宝斋”制墨遵循五代祖传秘方,配方上,精选优质松烟、桐油、生漆、明胶及秘制上等香料等名贵原材料;工艺上,煮胶、筛烟、和剂等14道工序道道全手工。云墨也受到赵浩如、李华君、赵翼荣、杨修品、孙建东等一批云南著名书画家的青睐。

  “天宝斋”入列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李玉霖更加重视传承与保护工作。传技要有人,经研考后,第六代传承人确定了。“天宝斋”还将开设云墨传习班,选择性收徒授艺。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