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遂宁生活 > 文化旅游
《遂州印记》第二季③青堤古镇:誉满蜀中青洋柳,人欢马叫十里声

2020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

《遂州印记》第二季

第三集

▼▼▼


青堤古镇



(完整视频↓)


(遂宁市文物保护所、遂宁市博物馆、遂宁传媒集团和遂宁市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


誉满蜀中青洋柳

人欢马叫十里声


穿镇而过的百米长街十分宁静,木制的穿逗青瓦房随街延伸。


石板路、吊脚楼,朱红围栏、灰黑木窗,天光一线的大小天井,为这座偏远的古镇涂抹着一层隔世的静谧。


前店后院的商铺、茶馆,又为古镇影录了几分昔日繁华的岁月印记。



前有涪江,后有环山,依山傍水的地理优势,水陆互补的便捷交通,让青堤自南北朝起便成为了射洪重要的物质集散中心。


唐贞观三年(630),太宗李世民御封目连为大唐圣僧、追封其母为青堤夫人后,“青堤”之名由此沿用至今。


青堤古渡兴于唐,盛于宋。


在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传入后,丰富的盐卤储量让这里盐井成片,煮盐为景。


大小商船往来如织,商贾贩夫熙攘云集。


时有谚语曰:“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


说的便是晴空万里时,涪江之上众人划桨千帆飞扬;夜幕降临后,船泊古渡桅灯如林之盛景。


到了清康乾时期,青堤古渡的繁华商贸达到极盛。


不仅有上、中、下三大渡口,且专设了盐税关卡和盐运史衙门。


悠久的历史、繁荣的经济,催生了青堤丰富、独特的地方文化。


清虚观、玉皇宫、万寿宫、地王宫、八方井、刘氏府、寨子坡、贾岛茅舍……各种恢弘古建筑星罗棋布于全镇。


弯弯曲曲的盐马古道上,虽已无清脆马铃悠扬辘轳,但光滑的青石、深深的车辙依然留印着先人匆匆的足迹。


众多神奇的传说,精彩的典故,更为这座千年古镇笼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气息。


很久以前,青堤有傅、刘两户人家秦晋联姻,生下了桂枝罗汉转世的儿子傅吉祥(乳名萝卜)。


因恶徒引诱挑唆,威逼利诱。


傅吉祥之母刘四娘大开斋戒,破五荤,骂僧道,触怒玉帝,而被打入十八层地狱受尽诸般酷刑。


为救母亲,傅吉祥于九华山出家,法号“目连”。


经多年苦修得成正果后,冒死入地狱,上刀山、下火海、闯十殿。


演绎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母故事……


今天的青堤,目连救母的传说妇孺皆知。


这里不仅有数百年前修建、至今保存完好的目连寺、刘四娘墓。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阴刻的“唐圣僧目连故里”凹雕石刻碑,更因精彩纷呈的目连戏而闻名遐迩。


自北宋伊始,以目连救母为素材的目连戏便活跃于勾栏瓦舍间,先后衍生出了48个剧目。


赢得了“中国戏剧活化石”“戏曲之母”“南戏之祖”等诸多美誉。


始于清初的铁水火花龙,是青堤古镇闪耀至今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据清光绪年间《射洪县志》记载:“(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观灯,阖咸燃巨烛如白昼。民间以龙灯、狮子舞剧遍游街市。观者以铁末合火药贮竹筒中,喷烧之共焰,冲出现花形无数,谓之‘放花’。”


书中所记的“放花”,正是青堤铁水火花龙早期的表演形态。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创新,如今的青堤铁水火花龙早已名声大噪。


每年元宵节,前来青堤观看表演的游客多达万人。


整个古镇都会变成欢乐的海洋。


如今,青堤已不复昔日之繁花锦绣。


但其宁静清幽之胜景,源远流长之传说,依然让青堤成功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临江而望,古老的寨门依然驻守,舒缓的石阶曲折向上。


江畔巨石上,一眼眼光滑浑圆的拴船石孔真实地记载这里曾有过的喧嚣繁华。


千年的古镇,如一位历经风雨的智深老者。


于一江之畔闲看花开花落,淡望云卷云舒。


静候您去走进,等待您去品味……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