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上午,遂宁市文化中心博物馆、规划馆、科技馆正式开馆,国庆期间吸引了2万多市民游客前来。作为遂宁市第一个城市文化地标建筑,文化中心由科技馆、博物馆、图书馆、党史党建馆等“九馆一宫一中心”组成,创下了遂宁多个第一。多个第一是如何得来的,背后有哪些故事?记者近日采访了设计方和建设方相关负责人,揭秘文化中心的“绿色密码”。
严格绿色指标
拿下最高绿色建筑奖
遂宁文化中心,由中国建筑设计院设计,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及所属的代建中心组织实施,是我市第一个成功创建绿色三星建筑的项目,也是第一个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的典范工程。众所周知,鲁班奖是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在中国建筑界,绿色建筑三星奖是中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中的最高级别。获得认证之难度,与鲁班奖相当。冲刺这两项大奖意味着,遂宁文化中心从绿色建筑到工程建设方面,其设计、用材、质量、环保、节能标准等都是国内顶尖的,必须经过非常严格的考核。
为什么遂宁文化中心能同时冲刺这两项大奖?在中国建设设计院资深设计师、遂宁文化中心设计师之一的叶水清看来,关键在于遂宁文化中心作为我市EPC总承包模式进行建设试点项目,从设计之初,便按照两项大奖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在施工中严格落实各项指标。
“整个建筑采用生态可持续的建筑技术、建筑材料运用。项目充分采用成熟可操作的生态建筑措施和被动式节能技术,同时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环保的建筑材料,最大限度降低建筑建造和运营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叶水清介绍,整个建筑采用钢结构,只用了必要的混凝土浇筑。墙面采用轻钢龙头墙,没有使用很多水泥砂浆。在节能环保方面,项目更是到了异常苛刻的程度,所用能耗标准比国家标准低了10%。
坚持绿色理念
建筑与自然湿地高度融合
破解遂宁文化中心的“绿色密码”,需要回到遂宁绿色发展理念上。“遂宁文化中心是遂宁第一个文化地标,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必须体现绿色生活方式。”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人介绍,文化中心不仅仅是遂宁人的会客厅,更是我市绿色发展理念的展示窗口。
从高空俯瞰文化中心,整座建筑群呈现出绿色、开放、灵动的姿态,像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又如一张张荷叶,恰如其分地诠释着“遂宁绿”。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整座建筑上空,镶嵌着一座繁花似锦的“空中花园”,摇动着芦苇的青色,怒放着玫瑰和薰衣草的多姿。
“荷花是遂宁的市花,绿色是遂宁最鲜明的特征。我们将荷叶造型融入建筑的外观设计。”叶水清介绍,文化中心取意我市丘陵地貌中的山水纹路作为建筑形态,并融入“荷叶”元素,最终形成了自然、灵动的建筑布局形态,其外形恰似荷叶。而在整体景观系统上,文化中心景观与附近湿地融为一体,生态绿色仿佛是从观音湖两岸的湿地涌动而来,良好的生态蔓延至建筑体量之间;而文化中心自身的绿岛、水池等元素更是与观音湖相互呼应,形成自由灵动的景观。
推动绿色生活方式
让市民游客体验更多“遂宁绿”
如何让市民游客体验更多“遂宁绿”,让绿色生活方式浸润和滋养每一位来者?这对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们始终按照生态园林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进行设计和打造。”叶水清说,将绿地最大程度让位于景观是文化中心与市民共享绿色的重要体现。体现在建筑上,即是将建筑围在中间,把绿地更多地让给景观。建筑用地内不再以道路划分、连接各馆,而以公园式、地景化的场地营造,使各馆以灵动的姿态融入景观中,成为“城市公园”的一部分。同时,将建筑中的公共空间与室外联通,向市民开放,各馆间共享互通,最大限度减少建筑日常使用和维护成本,实现可持续运营目的。
此外,建筑屋面为互通公园式“空中花园”,各馆屋面通过人行景观天桥和湿地公园连接在一起,游客可步行至屋面休闲、观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