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遂宁生活 > 信息发布
关于遂宁河东的这些传说,你知道多少?

位于河东新区的灵泉寺风景区,占地约230公顷,依山傍水,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灵泉寺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有很有民间传说,你知道多少呢?


灵泉寺所在之灵泉山以其山幽、林茂、泉甘、寺古、景秘而闻名遐迩,素有“灵泉胜景”或“西方圣境”之称。民间相传观音三姐妹在此修行得道而形成了独特的观音文化。这些关于灵泉寺的传说,你都知道吗?


关于云灵桥观音甘露济世的传说


灵泉寺山门前原有一座清代重建的石拱桥,名叫云灵桥,传说建于唐代。桥侧曾有四棵大柳树。深秋时节,柳枝上的蜘蛛网上结满露珠,朝阳下金光闪动,好似串串佛珠。


那时,到灵泉寺去朝圣的人们要涉过山下的小河,才能登上灵泉山。有一年发洪水,崩塌的岩石泥沙将小河截断堵塞,两岸顿成泽国,百姓喊天叫地磕头呼救。观音菩萨大发慈悲,命青龙凿洞开道排放洪水,渡济灾民,又命白虎架设云灵桥为信众接引佛缘,并派善财童子在云灵桥两头插上四根柳枝,洪水马上就退了。


后来,这云灵桥两岸的四根柳枝长成了四棵大柳树。青枝绿树,露水结在柳树的蜘蛛网上,每到朝阳初上,便闪烁如金。人们都说,那就是观音菩萨洒下的甘露。


又有一年,大水之后,很多灾民患上了湿毒症,周身长满疱疹、湿疹,奇痒难忍,皮肉溃烂。求医问药,可总是治不好。于是,人们就到圣佛寺求和尚。寺里的长老说:“甘露洗疮,金波丝(蜘蛛网)贴伤口,即可治愈!”这话一传十,十传百,灾民们纷纷到云灵桥边的柳树下焚香祈祷。


求得甘露和金波丝后,灾民们照长老吩咐用药,果然药到病除。从此,这云灵桥观音甘露济世的故事,便代代相传至今。


关于灵泉圣水的传说

在灵泉寺观音莲台前有一口净井,这便是该寺的圣水——“灵泉水”。


此井中的泉水清冽甘美,不溢不涸,来灵泉寺拜佛的人,都会饮一瓢井中泉水。如果没有喝到灵泉圣水,就会感到虚来一场。


话说当年,远在南海修行的三公主妙善得知父亲病危,便千里迢迢赶回遂宁,在东山约会大姐、二姐,共同为父亲念经祈福。清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张鹏翮写有一诗,就是描写当年三妹妙善风尘仆仆赶回遂宁救父的情景:千载灵泉古道场,唐朝名胜冠诸方;云笼烟树藏山寺,风送霜钟到德阳。诗中的德阳即现在的遂宁。


三姐妹在山顶打坐七七四十九天,但父亲的病却不见好转,三姐妹十分悲痛,泪如泉涌,涓涓而下,滴入黄土,化为一眼泉井。


三姐妹父亲妙庄王饮此泉而病愈。从此以后,川中大地百姓凡得重病,都前往泉井祈祷,求得此水,饮之,百病皆除,百姓称之为灵泉圣水,灵泉山之名由此而来。众百姓在泉井前塑观音像一尊,后又建宏大寺庙,名之灵泉寺。


而观音阁的后面有清朝两广总督林则徐写的“香林德水”牌匾和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书写的“七泉”,这都是赞誉灵泉圣水的。而关于这些墨宝的来历也都是有典故的。


关于林则徐亲献金匾的传说

虎门销烟之后,林则徐督率水师数次打败前来挑衅的英国军队。这年11月他又遵从道光皇帝的旨意,停止了中英贸易。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十二月实授两广总督。鸦片战争开始后,英军攻陷定海,再北侵大沽。道光皇帝惊恐求和,把这一切都归咎于林则徐。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九月,林则徐被革职。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三月受命赴浙江协办海防。五月充军伊犁。他在伊犁协助办理垦务,倡导水利,开辟屯田。又绘制边疆地图,建议兵农合一,警惕沙俄威胁。


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林则徐途经遂宁,不幸染上重病,卧床不起,无法前行。眼看所限之期将近,若耽误行期,则恐皇上问罪。随从们四处请来当地名医,但他的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加重。当地县令来看望林则徐,说起灵泉观音和圣水治病之事,劝林则徐不妨一试。


林则徐半信半疑,但没有其他办法,只得让随从将他抬上山去,挣扎着在观音座像前叩拜。并请得圣水,当场饮下。顿觉沉疴消退,神朗气爽,精神倍增,林则徐大喜,当即起身,放眼一看,满山翠绿,泉水淙淙,百鸟争鸣,繁花似锦,奇兽怡然游走林间,林则徐感慨道:好一座人间仙境,更觉灵泉圣水之神奇,即命人取来文房四宝,挥毫写下“香林德水”四个大字,令工匠镌刻,覆以金箔,将这块金匾献至观音座前。


次日,林则徐又在观音座前再三叩别,登程赴任。


关于七泉的传说

据《遂宁县志》记载:“县东七里灵泉山,数峰壁立,绝顶有泉,绀碧甘美,不溢不涸。”壁间镌刻“七泉”二字,为宋苏东坡所书。


民间盛传为观音菩萨所赐圣水,其源头与南海普陀山一脉相通,所以永不干涸。凡来朝拜观光的群众,以饮泉一杯为慰藉,据灵泉寺僧粗略统计,仅1990年以来饮过灵泉圣水者不下1000万人次。经过化验,该泉水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为天然矿泉之上品。苏东坡有诗为证:泉泉泉泉泉泉泉,古往今来不记年。玉斧劈开天地髓,金钩钓出老龙涎。


南宋宝佑六年(公元1268年),蒙哥汗(元宪宗皇帝)率10万蒙古大军围攻合川钓鱼城,围城半年,久攻不下,于是急调纽磷领兵4万顺涪江而下,增援合川战役。纽磷率部途经涪江中游遂宁城东灵泉山下,被南宋遂宁守将杨大渊率遂宁军民3万余众在灵泉山据险狙击,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灵泉山狙击战。一时间,灵泉山下刀光呼啸,遂宁军民人人争先,个个奋勇,击退了蒙古军队的数次冲锋。


由于遂宁军民的顽强狙击,打乱了蒙哥汗的战略部署,援兵无法按期抵达合川,对钓鱼城形成合围之势,焦急待援的蒙哥汗已至弹尽粮绝,军心浮动,士气大减。合川军民趁机反攻,钓鱼城上万炮齐发。蒙哥汗被炮弹击中,毙命于钓鱼城下。这位曾挥戈跃马横扫欧亚大陆的一代蒙古枭雄,临终前仰天哀叹:天不灭我,灵泉山灭我也!


传说当时遂宁3万军民被纽磷的4万蒙古大军围困于灵泉山上二十余天,缺粮断水,伤兵呼号,战马哀鸣,士兵们只好以马尿止渴,最后不得不杀马取血。当晚,杨大渊一边加强守备,一边带领兵士在灵泉山上掘井取水,可是,一连挖六口井,都是滴水不见。绝望之中,杨大渊决意以身殉国,拟于天明之时,率残部冲入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


夜里,杨大渊梦见一白衣少女对他说:“将军,五更天将明时,到山顶绝壁处去,如果看见那里有一株新插的杨柳,那么就从那里挖下去,掘第七口泉井,挖出石碑就可以看见水了。”白衣少女说完,飘然而去。醒来,杨大渊回想梦境,觉得非常真切,急忙奔向山顶,果见山顶绝壁之处,插着一株杨柳新枝。杨大渊叫来兵士,即刻在插杨柳处奋力掘井,深不到一丈,果然看见一块石碑,碑上刻着北宋名士苏东坡书“七泉”二字。士兵们抬出石碑,但见甘泉喷涌而出。军民顿时欢呼,战马饱饮甘泉,奋蹄扬鬃;伤兵以泉洗伤,即刻痊愈。军民振奋一呼,向山下杀去。蒙古大军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惨败而去。


七泉之名由此得来。而苏东坡书“七泉”石碑,不幸毁于文革,现立于大雄宝殿山壁上的“七泉”二字为今人仿书。


关于阴阳坟的传说

很久以前,陕西有个名叫刘谋的阴阳先生,据说是明代著名谋士刘伯温的后裔。有一天,刘阴阳发现南方上空地气上浮,五色光兆直冲云霄,跟随在身边的草白狗也狂吠不止。刘阴阳认定,那方宝地有“活龙口”。于是准备停当,带上罗盘和草白狗,沿着龙脉走啊,走啊,不知走了多久,终于来到了四川遂州的资圣山(现名灵泉山),按照看地秘诀,他仔细测看“龙、砂、穴、水、向”,结果是五诀俱佳。刘阴阳高兴得不得了,连呼:“此乃风水宝地,活龙口也!”


刘阴阳打算把这块宝地当成自己的坟地,从而使自己的子孙发达。他当晚夜宿山顶,到了子时时分,忽然听到金钟的声音响彻晨空。刘阴阳一惊,他掐指一算,才知道,这块风水宝地已被观音菩萨受用,作为道场了,当即气急而亡。跟随他千里而来的草白狗也泪流满面,用爪子刨了个洞穴,掩埋了主人。草白狗不吃不喝,守在主人坟前,几天后,草白狗在主人坟前碰死了。蚂蚁搬些泥土掩埋了草白狗。


于是,灵泉山顶就有了一大一小两座坟,大的是“阴阳坟”,小的是“义犬坟”。由于阴阳先生是气死的,气而不消。所以他的坟上总是软绵绵的有弹性,人站在上面,土就凹下去,人一走开,土又凸起来。而刘阴阳的罗盘,也变成了灵泉山顶的一块大石盘。


观音菩萨知道这件事后,便大发慈悲,广施佛法,使凡饮过灵泉圣水和在阴阳坟上经过的人们必定阴阳互补,夫妻和睦,永不分离,人丁兴旺,心想事成。从此,如果到我们的灵泉寺拜了观音、饮了圣水、祭了阴阳,就会要子得子,所以观音菩萨又被称作“送子观音”。


关于观音柏的传说

作为观音民俗文化的发源地,灵泉寺可谓处处有传说、处处有典故。这里还有一株声名远播的古柏,它劲直不屈,古朴如画,苍翠宜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观音柏”。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