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遂宁生活 > 信息发布
【遂宁文史】过军渡遗址:这里见证了烽火连天的三国

这座城已经等了你1660年

众多的历史底蕴

形成了如今的文化遂州

见证了遂宁从古至今的发展

保留了很多重要的文化遗址

走进过军渡遗址

体现遂宁文化,再现遂宁历史


《三国志》卷四十一“张裔传”记载:三国初期,刘备急于建立根据地,便派遣“张飞自荆州由垫江入,(刘)璋授(张)裔兵,拒张飞于德阳陌下。(张裔)军败,还成都。”  康熙版《遂宁县志》中记载:古之德阳,今之遂宁也。在遂宁民间认为,德阳陌即现在遂宁城东南的龙坪乡,张飞驻军的山梁现在还叫“张飞梁”,山梁下的村庄现在叫“张飞村”,而张飞大军过江的渡口也就叫“过军渡”。为纪念这位名冠天下的勇士,遂宁百姓还为张飞建了一座“恒侯庙”。


在蓬溪县金桥乡过军坝村,有一座慧严寺,当地百姓称为“五鼓庙”。因汉末张飞于五鼓时分起兵抢渡涪江大战镇守德阳(汉代的遂宁县古称)的刘璋大将张裔而得名。寺坐北朝南,现存大雄殿、左侧厢房等古建筑和大雄殿壁画。

三国之初,那是已经名叫广汉郡的德阳县,县城就在古代兴宁国的都城龙凤古镇。在张飞大战张裔的地方,古地名就叫“过军渡”。


张裔当时犯了一个战术上的错误,他把主力大部分放在了德阳城的防守上,万万没有想到张飞会从龙坪渡口进攻。这场战斗,诸葛亮估计是呈一边倒的态势。原本这是一场很普通的战斗。但是诸葛亮却在为张裔这个敌将担心。他担心的并不是张裔会击败张飞,而是担心张裔会在乱军之中被杀。这一点,诸葛亮在后来写给张裔的信中可看出:“君昔在陌下,营坏,吾之用心,食不知味。”(见《三国志·张裔传》)。一个敌将,竟然会被诸葛亮如此器重,还达到“食不知味”的地步,看来这个张裔有些不简单。


张裔是成都人,刘璋统治益州时,张裔被举为孝廉,担任过鱼复县令。返回成都后,被刘璋升迁为从事,兼任帐下司马一职。刘备和刘璋反目以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张裔奉命在德阳陌下抵御刘备手下猛将张飞的进攻。


三国时期,魏元帝景元四年(公元283年),魏灭蜀,分益州为梁州。广汉郡改属梁州,雒县仍为郡治。晋代南充人陈寿撰写的《三国志》记载,那时候的德阳属于广汉郡管辖,最初的广汉郡郡治就设在射洪柳树的坝地上。蜀国大将邓芝以及邓芝的儿子邓良先后担任过广汉郡太守。由于陈寿家乡与蓬溪县相邻,而且书写的上一个朝代的历史,所以过军渡张飞战德阳的记载真实可信。


刘备占领益州后,张裔不但没有被弃之不用,反倒是步步高升。先是担任巴郡太守,后来又被任命为司金中郎将。公元223年6月,益州郡(今云南晋宁)豪强地主雍闿乘刘备死去,刘禅继位的时机,发动武装叛乱,杀死蜀汉太守正昂,并将继任的太守张裔抓起来,送往东吴,以换取孙权的支持。孙权遥任雍闿为永昌太守。


张裔作为东吴的俘虏,被关押了几年。建兴元年(公元223年),诸葛亮派遣邓芝出使东吴。邓芝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众所周知的恢复与孙权的联盟关系,第二就是把身陷囹圄的张裔要回来。邓芝最后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明正统十二年(1447年),慧严寺就是为纪念这场战役而建立。寺内大雄殿单檐歇山抬梁式木结构,面阔3间共11.45米,进深3间共10.8米,通高8米,柱径0.4米,素面台基高0.3米。檐下共施斗拱23朵,正面斗拱均为5铺作单抄双下昂,昂尾雕施三卷云。殿内梁架的驼峰、雀替镌有仙草琼花,样式精美且保存完好。大殿东西两壁现存壁画共五幅计17.4平方米,属供养朝觐的尊像画,总赋名《仙天朝贡》,绘有天王、龙神等仙佛人物二十二位。壁画技法为白地素描淡彩画法。慧严寺壁画是目前遂宁市范围仅存的少量古代壁画之一,其保存完好,尤为珍贵。省文物专家评价为:“慧严寺壁画为明末作品,是民间仙佛画卷的又一风格。”厢房建筑年代不详,面阔6间22.65米,进深4间5.4米。慧严寺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