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遗,路在何方?

国家级非遗项目炎帝陵祭典。 叶新福 摄

 

培训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学徒。叶新福 摄

    株洲网讯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罗欣)补锅、打铁水、漆画……这些曾经辉煌的民间技艺,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与记忆。随着社会的进步,民间艺术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一些珍贵的民间艺术甚至已经失传。

    去年12月,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和文史委员会出版《民间艺术——株洲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书,较为完整地记录与保存了我市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再不着手保护,很多民间艺术就会消失。”该书主编、市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和文史委员会主任周祥新对民间艺术现状有着深深的担忧。

    没有市场支撑,民间艺术日渐式微

    早在2006年,周祥新就开始关注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周祥新一行深入5县市4区进行调研,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作了全面摸底。

    我市现有民间艺术18类,1200多项,分属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和技艺等类别,遍布100多个乡镇。

    目前,已有2个保护项目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炎帝陵祭典和釉下五彩瓷手工技艺;有苏区歌谣、炎陵客家山歌、醴陵星子灯等11个保护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另有思情鬼歌、烧架香、挎竹舞等34个保护项目进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次调研中,很多民间艺术日渐式微的现状,让周祥新心情沉重。

    “有些民间技艺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如补锅。现在极少人需要补锅,传统的补锅技艺逐渐消亡,是必然的。”周祥新说。

    “另一些手工技艺,如制鼓,市场空间小,经济效益不高。没有经济效益,手工技艺自然难以维系。”

    除了民间技艺,民间传统艺术也逐渐萎缩,如打铁水、土漆制作等民间艺术都面临这样的困境。

    “以皮影戏为例,现代电视、电影、网络视频等文娱节目如此发达,很少有年轻人愿意聚在一起看场皮影戏。”毫不夸张地说,民间艺术很可能人亡艺绝。

    缺制度、少专人,非遗保护困境重重

    近年来,为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努力。通过开展地毯式走访、普查,掌握了全市的非遗资源,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了收集整理。每年,市财政都拨出一笔经费专门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市非遗保护中心为保护我市非遗项目,积极开展申遗工作。去年,我市新增了10个市级非遗项目和7个传承人;报送了5个传承人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现正等待省里的批复;推荐了攸县的“打铁水”、炎陵县的“炎帝传说”为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

    为方便广大市民了解非遗,增加社会影响力,市非遗保护中心在各大节日及“文化遗产日”上,组织我市非遗展示展演等大型活动,众多省市级非遗保护项目现场表演,让市民领略了难得一见的民间艺术。

    然而,虽然各界一直在努力,但民间艺术的发展仍遇到各种问题,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据市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黄志坚介绍,民间传统艺术的保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而目前市非遗中心设在群艺馆,缺乏专业的保护人才和骨干工作人员。县一级的专业人才则更少,而乡镇从事这项工作的基本都是兼职人员。

    市苏区歌谣、客家山歌传承人尹秉华介绍,“现在,会唱客家山歌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教会更多人,客家山歌很难传承发展下去。”

    “保护意识不够,队伍不专业,制度不完善,资金缺口大,传承后继无人,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重重困境。”周祥新说。

    必须多管齐下,拯救濒危民间艺术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周祥新认为,只有建立和完善民间艺术保护规划,才能使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系统全面的保护。

    非遗的保护并不是静态的守护,而要在动态发展中获得传承。举办民间艺术活动是不错的“宣传”方式。“通过民间艺术比武,鼓励民间艺人参与比赛,激发众人学习、传承民间艺术。”如此,既鼓励了民间艺术传承人,也扩大了其社会影响力。

    周祥新认为,民间艺术可以走进课堂。剪纸进入手工课,民歌进入音乐课,腰鼓进入体育课,绘画进入美术课。让青少年学习本土民间艺术,既让教育富含本土文化,也让本土文化生命力得以延续。

    尹秉华坚信,民间艺术如客家山歌,需要回归民间。

    “湘西的‘蓝印花布’能作为旅游商品卖钱,而我们的民间艺术至今‘隐藏在山中’。” 周祥新认为,要加强对民间艺术的开发,“思情鬼歌仅仅一首歌,未免太单调,必须再创造,丰富其内容。”

    黄志坚介绍,从全国来看,浙江省非遗保护工作做得很好,他们有完善的管理机制与保护系统。而从省内来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非遗保护工作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目前,湘西自治州每年拿出近150万元用于非遗的保护。

    黄志坚提到,作为非遗保护中心内部管理的一部分,非遗数据库的建立势在必行;同时,非遗产品展厅的建设也迫在眉睫。

    传承下来的文化,还要走出去,才能焕发强大活力。周祥新建议,抓住旅游升温的契机,将民间艺术与本土旅游事业相结合,充分利用旅游景点和景区,打造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拯救濒危的民间艺术。


上一篇:无
下一篇:一个川剧“剧社”的坚守

此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大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