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刚过,四川省遂宁市文化馆馆长张强就开始在全市广场舞队伍中进行“明察暗访”。“又到了重新登记备案的时候了,有些队伍的领队换了,有些队伍的跳舞地点变了,这些都要重新核实。”从2010年开始,每年春节过后到广场舞队伍中进行摸底调查,已经成了张强必做的工作之一。之所以要进行“明察暗访”,还要从2008年谈起。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08年遂宁市文化馆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引进了第一套广场舞,并在全市进行推广。“原本只安排了300多人参加培训,结果到了第3天自发来了3000多人。”张强自己也没有料到,坝坝舞(四川、重庆一带群众对广场舞的称谓)从此在遂宁就火了起来,且一发不可收拾,“从滨江路沿线到犀牛广场、裕丰园广场,只要有块空地,就有人在那跳舞。”
跳舞的人越来越多,各种矛盾也越来越突出。“简直太吵了,门窗都关了,音乐声还是吵得心慌。”回想起以前的日子,家住犀牛广场附近的李大爷依然心有余悸。同样,作为“扰民方”的遂宁“舞姿梦”舞蹈队队长张明华也是有苦难言,“跳舞的人一多,音乐声不开大点,后面的人根本听不见。我们也是没办法,只要周围居民有意见,我们就得搬家,有时还要和其他队伍争地盘。”
时间一久,各方矛盾升级。居民经常投诉“太吵”,广场舞队伍之间“你争我夺”,居民和广场舞者甚至还会上演“全武行”。一边是群众对群文活动的热爱,一边是各方利益的保障,遂宁广场舞该如何发展下去呢?
“对群众文化活动进行规范管理,更多的是引导。当初能引进广场舞,现在也能引向有序发展。”遂宁市文广新局局长勾中进一开始就定下工作基调。靠什么引导,该怎么引导?广场舞队伍登记备案制度,这是遂宁率先在全省找到的解决问题的突破口。2009年,遂宁对全市所有社区文艺团队实行登记备案制度,规范活动地点、时间、人数、音量等,并且每年进行重新核实备案。
“当然这种登记备案并不具备任何强制力。”张强说,除了登记备案,他们还通过对广场舞队伍进行资金扶持和奖励,以此形成激励机制,文化馆还把业务骨干分派到各个队伍中进行专业技能指导。“摸透这些文艺队伍渴望提高和展示自我的心理,通过典型带动,引导作用自然就产生了。”张强说,目前,遂宁市文广新局和财政局还在联合筹建群众广场活动示范点,以解决活动场地紧张的问题。
据勾中进介绍,截至目前,遂宁城区登记备案的广场舞团队已有70多支5000余人。自2008年以来,这些团队积极参加社区艺术节、快乐老人才艺比赛等群众文化活动,使原本流动在大街小巷的“游击队”发展成了群众文化舞台上的“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