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行业却在逐渐消失,即便是行业状元也无能为力,只能任凭时代的潮流将其淹没。
前几天小野打算到凯南二巷找可以拍“大头贴”的地方,但很遗憾,没找到。就在我准备离开时,发现路边竟然有两个阿姨在摆摊擦皮鞋。在我的印象中,这个行业好像早就没人干了,现在也很少在大街上看到。
看到她们,小野很是惊喜。于是带着好奇走近两位阿姨,了解她们的故事,也通过她们了解这个行业的兴衰变化。
今年六十多岁的蒋阿姨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资深擦鞋匠了,96年就加入了擦鞋大军。从一整条街都是擦鞋匠到现在这条街只剩两个人再坚守,蒋阿姨见证了这个行业的兴衰变化。
入行24年,蒋阿姨很少休假,只有下大雨的时候不出摊,其余时间都准时出现在老位置,即便是四十度的高温天气也不例外。连午饭都是叔叔做好送过来,直接在摊位上吃。用蒋阿姨的话说,这个生意都是守出来的,说不定顾客什么时候就来了,所以要从早到晚一直守在这里。
李阿姨,已经从事这个行业十几年了。谈起最初加入这个行业,阿姨还记忆犹新。那时,身边很多人都在干这个,完全不用专门去学,看着他们操作自己就会了。反正也不知道干什么,干脆也买上工具,支起了擦鞋摊子,没想到这样一干就是十几年。
李阿姨给小野展示了她的工具,各种品牌的鞋油、鞋刷子、还有半背篼擦鞋用的布条、顾客放脚的镫子、拖鞋、椅子、洗鞋子用的水等等,每一个都是很小的东西,但缺一不可。
擦皮鞋的步骤也挺简单,首先用棉布擦去皮鞋上所有的尘土和污垢;再打上鞋油、用干净棉布涂开鞋油,并擦拭均匀;最后用马鬃毛鞋刷刷鞋用于皮鞋保养,用干净的细布进一步抛光。就这样,一双鞋子就擦好啦!
这个行业收入的变化有多大,蒋阿姨是最清楚的。96年刚开始干这行的时候生意好,摊位就在凯南车站旁边,来来往往的顾客很多。每笔生意1块钱,每天挣四五十块钱是常态,这在那时算得上高工资了。
每年春节的时候生意最好,24年来蒋阿姨春节都没耍过,就想趁着这个时候多挣点钱。她的最高纪录是一天挣到过五百多块。不过这都是十多年前了,现在是不可能挣这么多了。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物价开始上涨,擦皮鞋的价格也跟着涨了,不过涨得也不多,现在每笔生意也才收个3块钱,有些需要洗鞋带的就多1块。
价格涨了,但生意却少了很多。现在一天下来也才挣三四十块钱。对于收入的变化,蒋阿姨也想得通,“以前都是泥巴路,鞋子很容易弄脏,而且那个时候穿皮鞋的人要多些,都要擦。现在路干净了,鞋子样式也多了,很多都不用擦,生意也没得那么好了”!
多方面的原因也导致擦皮鞋的从业人员减少。这个工作看似简单,其实还是很辛苦,每天从早到晚要一直守着不能离开,任凭风吹日晒。加上生意少了,收入就少,现在就业机会也增多了,倒不如找个轻松点的工作,同样能挣这么多钱。
看着其他人陆续离开,蒋阿姨倒也不急,年纪大了不想再适应新的工作内容和环境,就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再做几年就退休了。
可能再过几年,我们就真的见不到路边擦鞋匠了,代替他们的可能就是一系列改造升级的机器。但他们的过往值得被铭记,以此纪念这些老行当人的平凡生活。